2006/09/27

物件導向 OOP - Java

大學生活差不多快一個月了,全部的課起碼都上過一遍了。
不管是所謂的勞作教育(外掃)也好,還是通識課程的講座也好,都有初步的認識。
其中屬於資管本系的課程之中,有個「物件導向程式設計」,教授選Java作為學習對象。

我第一次接觸Java大概是在2001年左右吧,由於開始學習HTML/JavaScript的緣故,
對後者的技術和展示成果特別有興趣 (現在還有AJAX就知道這真是歷久不衰啊w)
我喜歡在常逛的書店的電腦書區看書,這是我當時的興趣和習慣。
無意間看到了手上這本「Java2程式設計」。當時看了一下一來他的SDK免費 (VB6當時要買),
二來用記事本即可寫作、三來語法看起來跟有興趣的JavaScript很像,於是就買回家讀了。
當時有一位大學生一類的人士看到我在讀這本書,還問我:你看的懂嗎?
我當然跟他說我看不懂,不過我說我對他有興趣,想把它學起來。

買了那本書後,我的確裝起了Java 2 SDK 1.3.0 (當時版本),也成功了用記事本寫出了Hello World,
後來更因為感到開發環境的簡陋和不便,自行用VB6寫了個JavaEditor,除了原本記事本的用途,
更可以一指直接呼叫javac編譯 & java預覽成果,還附上工具箱收錄常用的幾個類別庫,免去打字麻煩。
只不過後來有感於Java開發GUI程式很不直覺 (沒有介面可拉只能靠文字設定)、和當時的不普及性,
很快就放棄了。

直到現在(2006年),我重拾了這本書,搭配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教學用原文書,開始從無到有再學起Java,
希望能夠順利。我之前也學過Delphi也是有感於Pascal的怪異性後來就放棄了。
至少我還有基礎嘛...型別、物件、屬性和方法、繼承、實作、多型、覆寫等等我都還知道。
雖然JavaScript不等於Java,內容也相差十萬八千里,但很多核心東西還是重複的。
後者所提供的類別還在不斷更新中,就我以前所知的java.util.Date的getYear()等方法竟然都取消了orz
現在換什麼java.util.Calendar的,有夠怪。

我覺得Java難學的地方在於它對型別的重視,和類別庫太大了。
前者很多程式語言都沒有嚴格限制,反正系統會幫你轉換嘛...
Java似乎沒這麼神,變數定義和方法輸出的型別都要符合才OK啊。
印出資料的時候幾乎都要先toString()再來+++串在一起輸出。
(我現在還是搞不懂int為什麼不能toString(),轉不了是要怎樣跟字串連在一起輸出?)
---
算是資管課程比較偏技術面而非應用面的東西吧,我就喜歡這個咧XD
讀不成資工而去讀資管,也只能妥協了,不過資管也是資訊和管理的複合科系,都可以學一點。

2006/09/17

Baton: Music 音樂接力棒 2006ver.

第一次願意接重複的棒子,但不代表我以後都接啊XD
正好環境也有些變動,那就來寫吧。

這種接力棒就是要寫來源啊:Rain Drop (指)
--

一、PCに入っている音楽ファイルの容量

你問的晚了,我的工作用WD1200JB硬碟的讀寫臂故障,之前的豐功偉業全部轉學了。
買了新硬碟(梭魚10代250GB)後經過幾十天的重新收集,現在總量是3.38GB。真懷念先前的成績啊XD
壞掉之前好像還有30GB是吧?(抓頭)

二、今聞いている曲

我現在沒播音樂 XD
不過最近算對 KIYO - [SUMMER MIX vol.01 #10] 夢幻恋歌 有重複Repeat的動作吧。
水月陵的編曲不是會讓人睡很大嗎?根本是騙我XDD
曲子的感覺不錯w

三、最近買ったCD

抱歉我還在經濟封鎖中XD 不過最後買的CD還是有的。

ひぐらしのなく頃に / 島みやえい子

這麼說起來我一段時間沒注意新專輯了呢,該來買一張了,近期注意同歌手的新專輯「O」。
不過我還沒訂,哪個好心人士看到麻煩幫我一下XD (我目前還沒辦法ATM大概只能匯款了orz)

四、よく聞く、または特別な思い入れのある5曲。

有變了,稍微改一下。

1. Lia - Disintegration (I've Girls Compilation Album 3 「Disintegration」)
2. KOTOKO - 雪華の神話 (being)
3. KOTOKO - Crossed Destiny -Original Arrange- (Only You -リ‧クルス- オフィシャルガイド同梱CD)
4. ave;new feat.大咲美和 - velvety -inlay mix- (inlay)
5. HARD STUFF - Luding Out (Luding Out)

寫個理由吧。
基本上我是個Psychedelic Trance / Eurobeat適性的人,對於音樂的衝擊性是很要求的。
所謂的衝擊不是說光重低音大或是節奏很大聲就算,這是要主旋律和細節元素、人聲的共同搭配。
當然我很喜歡節奏性和重低音是沒錯啦XD

1. 是神曲。唱鳥の詩成名的Lia,本身聲喉就不錯,真可用美妙形容。
竟然在Disintegration專輯收錄原創曲,由Lia客串演唱。 (機會難得啊)
當然最重要的是 Disintegration 一曲的作編曲是高瀬一矢老大,元素衝擊夠力!
我很喜歡Trance類型的音樂帶來的感覺。Lia的英文咬字清楚,音樂旋律也棒,
搭配細節元素的力量就是這樣強烈!

2. 也算神曲。雖然作為being的附加曲,實際上這首比being不知道要好上幾倍。 (個人感想)
該說是作曲功力的差別嗎?XD (being是KOTOKO作曲,2.是高瀬一矢作曲)
要不流於J-Pop的俗氣,又要有I've Sound的特色,在這個矛盾的2006年真是難作曲。
這首大概是I've流於J-Pop後的一脈清流吧,Trance元素衝擊又回來了!
有人爆業界內幕說KOTOKO的歌喉其實不好,靠的都是後製。對此我不以為然,最終呈現的搭配好就夠了。
至於那是不是事實?我只能持保留意見。

3. 我第一次聽到時就被這首吸引,要知道一首歌聽過後留下的印象往往都不深,
能留下幾句副歌或旋律在心中就夠神的了。這當然還是I've Sound的高瀬老大的功勞。
背景的鏗鏗電子合成聲很有特色,就是這些小元素吸引我。

4. 則是今年才加入的。I've Sound的衰退期後當然要找個新目標,我選了ave;new。
一樣是為美少女ゲーム製作主題曲的團體,風格卻不太相同。
主要推手a.k.a.dRESS擅長的音樂類型非常多樣,也因此曲子元素特多,控制得宜將產生非常棒的效果。
專輯內不時出現的 interlude 純音樂,就是他們對元素嘗試的實驗曲吧。
然後加上大咲美和的唱功 (我覺得她算實力派的吧),造就出不凡的衝擊。
velvety -inlay mix-歌曲的元素真的很多,習慣了反倒覺得很棒。

5. 是Trance團體HARD STUFF的創作曲。HARD STUFF是高瀬一矢・中沢伴行的組合。
這兩位是I've Sound的創作台柱。他們在接歌曲創作案之外,也有其他的活動, (現在沒玩了就是)
比如一些國內外巡迴Trance團體聚會Party什麼的。I've就曾經出過verve-circle系列專輯,
收錄日本和國外的Trance/Techno團體樂曲,徹底享受出神(Trance)電音之樂!
其中以HARD STUFF名義出的一張專輯「Luding Out」就是他們的成果。
收錄曲 Luding Out 將元素融合得淋漓盡致,衝擊度十分夠。
題外,我認為I've的特色就是將Trance這種小眾元素成功導入消費市場(美少女ゲーム用曲),
並造成遊戲廠商對OP/ED的重視。

五、バトンを渡す5人

又到了吃山芋的時間了,我就吃了他吧。
--
希望某人對這篇滿意 :-)

2006/09/14

轉移精華網誌中

在這之前不得不先告知一下,Blogger Beta終於開放Labels在一般的樣版模式了!
顯示方式是在正文底下多一行「Labels:」來列表,個人覺得這樣不錯,
也許到時候Pixmicat!實作也可以這樣做吧。

回到主題,從以前的舊網誌轉移較有價值的文章,一些黑歷史資料就不打算轉了,
另外我都會偷偷加料,因為越看越覺得以前打字怎麼那麼蠢XD
順便也根據時間修改一下內文,補充一些事項,目前進度到2005/07。

Maa...大概如此。

2006/09/10

選課 Choose subjects

話說回來Windows Live Spaces的網誌還沒搬過來,
這樣吧,最近我會將值得搬移的項目統計一下,然後開始搬移(人工貼文),
日期會設成以前的時間,所以請大家要看的一樣要爬文囉。
___

明天是開學,大學生的第一天,新生選課也是明天開始,
我是資訊管理學系 (跟希月一樣,不過人家是T大orz),基本上課表已經有系上必修課程,
諸如計算機概論、物件導向程式設計、微積分、會計學等。可以說跟我當初想學的資工目標差不多,
只不過多了些管理類的課程 (說真的好險我沒上企業管理學系,課程跟資工差十萬八千里啊orz)
看了一下管理類佔的比率大概只有25%,也就是說我以後只修完管理類的必修後我就不想鳥他了,
專心修些資訊系統、資訊科技的類別,畢竟我立志要上國立的資訊工程研究所啊!

之前提過我可以申辦大一英文免修,這麼一來一整個學年多一個自由運用的時段,
我是打算選日文(一)啦,不過據說校內名額很搶,還得觀戰。
其他通識類的課程打算選一門就好。通識課程有六門要在畢業前修完,那就一學期一門吧。

系上必修課程是沒什麼問題,其他選修就有點棘手了,第一次選老師,怕選到當舖老闆或大D刀(抖
特別爬了中興BBS選課版的精華區,了解一些比較好過的老師XD
大致上是沒什麼問題。

明天得先去文學院報到,正式打工的第一天。
然後09:10才有第一堂課,下午只到15:00就自由啦w
好棒OwO

2006/09/09

Harddisk Cache - 活用記憶體

現在記憶體很便宜(相較以前來說),所以大家的DIMM插槽想必插了不只一條吧?
有的人可能是插2條256、2條512,或是2條1G、4條512等,更猛的大概是4條1G或是4條2G吧?
好了,當Windows 2000 / XP / Server 2003 / Vista啟動後,只吃了幾百M的RAM,
剩下的可能鮮少用到,難道要放著爛嗎?有其他更好的選擇。

其一是RAMDisk,這技術在DOS時代就已經存在,原理是將RAM割一塊當成虛擬硬碟使用,
因為利用的是記憶體的頻寬,讀寫速度很快。
目前有硬體RAMDisk (如GIGABYTE i-RAM),
和軟體RAMDisk (如QSoft RAMDisk, SuperSpeed RamDisk Plus或是gavotte RAMDisk)
前者有電池機制,可以實際將記憶體當作硬碟使用,速度比一般硬碟快一些(約130MB/s)
你覺得這就很快?還有更快的。
軟體RAMDisk如免費的gavotte RAMDisk,隨隨便便800MB/s,
假如是DDR2雙通道那更嚇人,我自己的測試是3200MB/s,可惜先天限制不能當成開機用。
用途可以拿來當暫時快取(例如瀏覽器檔案快取、下載檔案快取、Windows TEMP資料夾等)
頻繁讀寫更是需要他,可以減少硬碟磁區的叢集破碎層度。

其二是磁碟讀寫快取,利用記憶體的快速性,分出一塊部分當作硬碟讀寫的緩衝區,
其實現今硬碟本身都有緩衝區的設計,512K, 2MB, 8MB到現在的16MB。
但可以再度利用記憶體的速度來幫助硬碟。軟體方面要錢的SuperSpeed SuperCacheⅡ比較有名。
利用最小128MB的RAM當作緩衝區,將經常使用的檔案預先快取達成加速作用。
這個公司還有一個類似的SuperVolume軟體,但這個需要的記憶體更多,原理也不同。
利用大塊記憶體建立一個磁碟鏡像,從而對此鏡像作讀寫動作,可說是SuperCacheⅡ的進階版。
一般來說一般的使用者只能享受到SuperCacheⅡ,後者除非你的記憶體超大(大過某個磁區),
要不然根本玩不了。假如你要SuperVolume 10GB的C槽,那你就得有10GB的記憶體。
所以大家要玩的話,玩前者就好。

實際試驗原本74MB/s的C槽利用128MB的記憶體當緩衝後,在隨機讀取的項目獲得1400MB/s的高速。
這表示緩衝有作用到的情況將可以大幅提升速度。故建議對系統槽和遊戲槽、影音槽做個緩衝,
這樣讀取檔案時都會快上一些。

2006/09/08

Baton: 我的最愛問卷 Favorite Questionnaire

從好友希月那邊傳來的 ._./
沒有理由推託嘛,是吧?

那麼以下就是燙手山芋問卷正文:

01.在「我的最愛」中有多少個連結?
這問的真是時候!我的工作硬碟前些日子因為讀寫臂故障所以整顆報銷沒得救,
所以現在幾乎是洗白白狀況 -- 才不可能有這種事XD
目前還是有重新建了一些書籤,加起來大概有25個吧。

如果是丟在網路上的Windows Live Favorites,那有455個。
如果是丟在舊網誌Scribe's N.E.W. Studio://MSN Spaces的連結,那約有50個吧。

02.最初加入「我的最愛」的網站是?
忘了,這檔事也不太需要記的吧?
好像是「免費的 Hotmail」吧。(正經)

03.是否有分類? 若有,資料夾為多少?
有,9個

04.承上,目前分類資料夾中最多網址的分類資料夾名是?
「2ch類」

05.「我的最愛」雜亂到什麼程度時才會動手整理?或是一直不整理?
事前就排好了就不會雜亂了,所以是一直不整理 / 事前就整理

06.是否有為了此問卷而去整理「我的最愛」?
有需要嗎...?

07.平均幾天會新增網址至「我的最愛」中?
大概每270天吧 (哪來的數據?XD)
因為該加的早就加好了,也不太需要變動。事實上有很多常去的網站是靠我自己手打網址進去的。

08.平均一天會去逛幾個「我的最愛」中的網站?
兩到三個吧

09.是否有加入後就不曾去逛或鮮少逛的網站?
當然有:Windows Media, Windows, 免費的 Hotmail, 自訂連結

10.常更新「我的最愛」嗎?(當網址不能連結會刪除/修改之類的)
不常,因為這些站短期內不會倒或變更位置,而我目前的資料也十分少。

11.請將問卷傳給五個人。
我:五個人,我傳問卷過去了,接好囉= =/
五個人:我收到你傳來的問卷了。